宋和明
(资料图)
作为民营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文化产业,在推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和文化产业增加值提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前,须直面文化消费方式变化、相关技术创新应用不足、资源整合欠缺等问题,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培育民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促进民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驱动文化业态加速迭代
夯实民营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关键增量”。
推动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强信息技术在民营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加速发展网络视听、动漫、电竞、数字影视、数字出版等重点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内容产业集群。同时鼓励企业搭建“图书外卖”、文创产品推广等平台,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比如,由民营文化企业推出的大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借助4D、全息投影等技术,将韶山风光、一代伟人的革命历程搬上舞台,创新了中国实景演出方式。
运用区块链技术强化版权保护。版权纠纷是制约民营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常见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为民营文化产业的版权保护提供全新支撑。它利用点对点传输方式保障数字内容不被随意复制与篡改,并联合加密技术对数字内容进行锁定,从而确保数字内容安全性。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功能可使平台随时查看数字内容,及时监测数字内容的流通状态,可方便快捷发现侵权行为。
引入科技人才,完善人才矩阵。民营文化产业应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既要加强人才的自我培养,又要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加入文化产业变革,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人才资源。一方面,可像腾讯创办“腾讯学院”一样,利用相关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可利用各类学校在企业或产业园区建立的人才实践和孵化基地,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培养需要的人才。还可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担任导师,指导科技人才在民营文化产业不同领域推进现代科技应用,实现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的紧密结合。
拓展文化创意,提升文化企业内生性创新能力
民营文化产业要赢得高质量发展,须有很强的创新创造力,持续推出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拳头产品”。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意。一方面,民营文化企业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故事化传播、情感化传播与视觉化传播,让受众充分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可采用还原与重构优秀内涵、择取与融合核心价值、借用与引申精神实质等方式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注受众需求,增强文化产品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民营文化产业应强化价值赋能,认准用户定位、文化定位、产品设计定位,在选题精准、表达精准、对接精准上下功夫,以优质文化产品与服务赢得受众、赢得效益。比如,《魅力湘西》管理团队将民间艺人请出山寨、请上舞台,使诸多隐匿深山、濒临失传的湘西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重新展现在世界面前。
实施精品创作工程,创新内容与形式。文化精品创作连接着文化精神传承、文化人才培育、文化惠民、文化产业变革,是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民营文化企业应注重利用文化艺术名家和优秀经典文艺作品的IP资源,充分挖掘其品牌效应进行文化产品与服务开发。文化艺术名家通常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能够赢得大众关注,将其融入文化新产品开发可发挥良好的名人效应;优秀经典文艺作品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在融合开发过程中更便于被大众接受。与此同时,还应努力做到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种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广泛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细分领域形成特色和衍生开发。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民营文化产业应努力做大做强,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发展新格局。
政府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可运用差别征税或财政补贴等措施,优化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文化企业财政资源配置,加大对技术研发与创意人才培养资金的投放力度;对民营文化产业中的优质项目,给予更多资金、政策、人才方面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民营文化产业建设,通过产业交易、共同投资和联合开发等政策举措,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开放,加大对中小微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
跨界搭建文化产业创新平台。以园区为载体,统筹科研院所、产业共性技术平台、风投资本和研发转化机构等资源,通过“产业公地”“文化产业创新联盟”等形式实现文化产业链上大中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共生;民营文化企业还可与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包括在高校建立文创开发工作室,通过项目合作、课题委托、专项基金扶持、特色文创研发奖励等形式,为企业量身定制文化挖掘、创意集成、产品转化、传播营销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加快资源整合国际化步伐。在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的前提下,应扩大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文化资源的国际化发展与整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以开放导向促进文化产业全球布局,对获取重大创新要素的跨国并购予以优先扶持;搭建国际文化项目合作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国际文化技术创新资源和文化消费市场。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城市音乐文化创新研究团队研究员)
关键词: